学校首页
页面组件elementname
 首页  部门概况  学生管理  学生资助  心理健康  规章制度  下载专区  学工通讯  部长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思想教育>>经验交流>>正文
需要境界,更要靠制度
2019年01月10日 曲建武 

制度设计

再说说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设计问题。

2016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下发了“中央31号文件”,提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要达到1:200。其实这个比例不是新规定,2004年8月颁发的“中央16号文件”中就是这样要求的。

快十五年了,落实的怎么样?

整体态势向好。但是仍有很多高校达不到这个要求,有的学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比1::200要高很多。也有的高校出现了这种情况,曾经达到过1:200,可是现在又达不到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

就是我们没有构建出使优秀的辅导员教师进得来、留得住的长效机制。

其实我们现在单纯地强调辅导员是教师;要给他们评职称;辅导员与学生要达到1:200的比例,已经没有根本的意义了。

01

实际情况是:

一些学校现在也评了一些辅导员教授、副教授(当然还有不评的,不过这是早晚的事),但是评上了教授或副教授的辅导员教师,他们很大部分却并不在辅导员一线了。

一些辅导员教师评上教授或副教授,学校便把他们“优出”了(有些学校就是这样提出的,干好了就“优出”。不能这样提,那还在辅导员教师岗位上的不都成了“没干好”的吗)。

结果在许多高校都是如此,评上教授或副教授就离开了一线辅导员教师岗位;那没评上的,也是想办法到其他部门去。由于相对来说辅导员教师管理能力较强,许多学校把从辅导员教师中选拔“好的”到机关当成了“常态”,这就出现了“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的局面。

这对学校、对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从长远看,说严重些就是“两败俱伤”。试想一下,一所学校将来都是“清一色”的辅导员教师在管理(现在一些学校已经是这样的态势了,一些同志对学校的管理就是“管学生思维”),这岂不太单一了?太“行政化”了?行政管理也需要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需要“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统一。从辅导员来看,当上个校级领导还“划算”,当不上呢?哪有在一线做个辅导员教授好呢?

所以,对辅导员的“关心”,不是让他们都“优出”到机关从事管理,而是让他们“优留”在一线当教授。

众所周知的是,现在很多高校达到或接近了1:200的比例,可是为什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那么不尽人意。诸多因素中有这样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所选留的许多“1”的辅导员教师素质还很难胜任辅导员教师的“教学要求”。如前所述,一些学校把素质好的“1”都“优出”了,结果辅导员教师每年都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为了保证1:200的比例,许多高校只好像“割韭菜”似的,割了一茬“补”一茬。

特别是有些学校还采取了“2加3模式”(本科毕业后先做两年“辅导员教师”,再读研究生)选聘“辅导员教师”(这里我只所以把辅导员教师加上了引号,这是因为我是不承认这些“准研究生”是辅导员教师的)。这就出现了三个“准研究生”折算为一个“辅导员教师”的做法。现在这种做法很普遍,尤其在“双一流高校”尤甚。

我独不解的是怎么三个“准研究生”就可以折算成一个辅导员教师了呢?就是三十个、三百个他们不还是学生吗?他们怎么能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辅导员教师身份了呢?一个优秀的辅导员教师可以给3000个学生做思想政治教育报告,恐怕3000个“准研究生”也做不了一个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因为这些“准研究生”就是些“娃娃”,“娃娃”是不可能给“娃娃”当人生导师的(极其极其个别的就另当别论吧),他们充其量也就是扮演个学生事务助理的角色。

 

如此看来,如果这样持续下去,虽然我们出了不少力,由于路子不对,建设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教师队伍恐怕只能是“海市蜃楼”般的愿景。

02

建立职业化辅导员教师队伍

我们必须建立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教师队伍。怎样建立?

像现在这样只强调1:200是不行的。那么怎么办?

我提出要在1:200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教师职称结构。

什么意思?

就是依据一所高校有多少学生,在辅导员教师一线科学合理设置辅导员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岗位,形成辅导员教师的梯队层次。唯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辅导员教师像“割韭菜”、“走马灯”似的局面,才能保证辅导员教师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可以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他学科教师可以从社会引进,辅导员教师也同样可以从社会上引进;

  •为什么其他专业教师一般“不愿意”到机关做管理?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就是他们有教授职称或有评上教授的奔头吗?

  •也要形成辅导员教师“不愿”到机关做管理的氛围(凡是评上了教授或副教授的辅导员教师,若是调离了辅导员教师岗位,职称指数不能带走,必须留在一线辅导员教师岗位);

  •可以将那些辅导员教师出身到机关工作了的,或一直在机关工作却具有辅导员教师素质的同志再“吸引”、回归到一线辅导员教师岗位;

  •全校教职员工凡是具备辅导员教师素质的都可以应聘辅导员教师岗位;

  •还可从退休了的教职员工中选聘一些做辅导员教师,以解决“燃眉之急”……

中国梦能否实现关键看“最后一公里”能不能走好,关键看我们怎样把走好“最后一公里”的人培养出来,胜败“在此一举”。时不我待。恐怕像我们现在这样“慢悠悠”的打法是来不及了。

机关怎么办?

有些同志会有这样的“担忧”。实际大可不必。每个人都会权衡“得失”的,愿意在机关发展的会设计去机关发展的路径;

愿意在一线辅导员教师岗位上发展的会设计在辅导员教师岗位发展的路径。况且由于再不用担心辅导员教师的“出路”问题了,机关腾出的名额可以按岗位需要,向校内外公开招聘。相信“市场杠杆”“人才评价”等机制会自觉发挥导引作用的。

打印    收藏
上一条:这些数据告诉你,现在的大学生都在想啥!
下一条:大学如何建设好学风?用好校规校纪这把尺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河南省教育厅 郑州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 电话:0371-86159182 邮箱:hncdxgb@163.com
版权所有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学工部 CopyRight©2005-2019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