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党史学习为主线,落实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指示,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广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根据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学工部面向全体辅导员开展“红色宣讲映初心”之党史故事宣讲活动。以下是她的宣讲内容。

宣讲人简介:王灿,统计与大数据学院团委副书记,曾获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重庆谈判
大家好!
这里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举办的“红色宣讲映初心”之百名辅导员讲党史故事主题教育活动。我是党史故事宣讲人——统计与大数据学院辅导员王灿。今天我讲的故事,名字叫《重庆谈判》。
1945年8月10日,日本即将投降的消息传到了重庆。经历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百年以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举国上下奔走相告,普天同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国内矛盾顿时凸显。中国人民普遍要求和平民主建国,这个愿景能否顺利实现?在这个关键时刻,蒋介石率先下手,作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8月14日,蒋介石给毛泽东发了第一份电报,国民党《中央日报》也大造声势,在国内要闻版以大字标题刊出新闻“蒋主席电毛泽东,请克日来渝共商国是”,摆出谈判求和平的姿态,企图抢先占领舆论制高点和战略主动权。
8月20日,蒋介石给毛泽东发了第二封电报,“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8月23日,蒋介石第三次发电,继续坚持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蒋介石这三封电报,将中国共产党推向了风口浪尖,使其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蒋介石摆下了一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鸿门宴。如果不去,蒋介石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不要和平、挑起内战”的罪名扣到共产党和毛泽东身上。去,无异于深入龙潭虎穴,毛泽东的安全如何保障?这件事如何决策,事关重大。8月25日、26日,中央政治局继续开会讨论这个问题。为了国内和平、民主、团结的实现,毛泽东毅然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深入虎穴!他认为“去,这样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要充分估计到蒋介石逼我城下之盟的可能,但签字之手在我。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毛泽东也作了最坏打算,如果作出最大让步还不行,就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倒不怕,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
毛泽东的发言,一锤定音。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这一消息震撼重庆全城,柳亚子写诗称赞毛泽东是"弥天大勇"。国共双方会谈从第二天上午开始。
为了表达诚意,在重庆谈判前,中共就在方案中有意隐去了"联合政府"的提法,只提出"参加政府"。这无疑是承认了国民党在政府中的主导地位。但即便是这样,蒋介石还是认为中共要求得太多。谈判从一开始,便陷入了僵局。
从近些年新发现的史料来看,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的心情真是波澜起伏,他的确曾经考虑过趁谈判之机扣押毛泽东的方案。在1945年9月27日的日记中,他写道:“如此罪大恶极之祸首……如不加审治,何以对我为抗战而死军民在天之灵耶?”经过反复权衡掂量,直到10月6日他才放弃了这个打算。
虽然国共双方代表的谈判举步维艰,但毛泽东在谈判桌外的社交活动却异常丰富。在重庆的43天中,他会见民主人士,参加国际活动,接受各国记者采访,处处显示出一名政治家的睿智与气度,使国民党宣传中青面獠牙的"赤匪"形象一扫而光。历经43天的艰苦谈判,在1945年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